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酒钢宏兴(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上半年预计亏损9.72亿元,在2023年全年亏损9.5亿元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已经连续亏损了三年。特别是2020年亏损近25亿元,在行业中垫底。
这样的数据让人心痛不已,心情愈发的沉重。
钢铁行业是我国最早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产业,在数据、算法和系统研制等相关技术领域均走在前列。现在有名的 “宝信软件”,前身就是1978年宝钢股份成立的自动化部,现在是国内领先的工业软件提供商,国内钢铁MES系统领域的龙头企业。
酒钢宏兴从2017年开始“互联网+”,运用大数据技术对高炉进行改造,2020年对高炉进行了优化升级,建成了炼铁大数据智能互联平台,宣传报道称,全面提升了炼铁的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时代的潮流,推动着数字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但是,转型升级为什么依然不能有效实现产品结构升级,走出价格红海,实现效益的提升呢?这是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必须面对的突出问题。
而对于近两年才实施全面数字化的卷烟工业企业来说,如何打造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应该学习借鉴领先行业的经验和教训。
一,酒钢宏兴炼铁厂数字化的得与失
酒钢宏兴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成立于1958年,主营业务是钢铁冶炼、钢材生产和销售,是老牌的传统钢铁制造基地,也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碳钢和不锈钢生产基地,主体技术装备属于国内先进水平,于2000年12月2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0307。
(酒钢宏兴年K线示意图)
酒钢宏兴炼铁厂是酒钢宏兴的子公司,拥有7座高炉,用于冶炼生铁。生铁是炼钢的原材料,生铁的质量对冶炼钢铁的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2019年央视9做了一个大型专题“大数据时代2—转型之路”,酒钢宏兴炼铁厂的大数据改造是其中一个案例。
报道说:由于国际市场低迷和高炉频发的安全事故,酒钢一度挣扎在生死的边缘。2017年酒钢集团开展基于“互联网+”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不断推进现有生产工序智能化进程,促进酒钢各产业的转型发展。
其中之一,就是对7号高炉进行数字化改造。高炉是一种高温、高压且密闭的熔炉,是巨大的黑箱,操作人员无法直接观察其内部的工作情况,隐患非常大。为了准确预测高炉内部运行情况,在7号高炉外部安装了2400个测点,相当于将高炉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测量高炉外部水温差、热流强度、压力,通过水温、压力,能够提前2小时预测出炉内的情况,包括炉温和铁水温度。
(央视报道截图)
在7号高炉中控室,大屏幕上显示着高炉每一个部分、每一道工序的详细参数,不需要工人在现场,就能精准、全面掌握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
由一张大屏幕和一台台电脑组成的“数据库”,开启了“智慧冶炼”新模式,提升了铁水质量稳定性20%,每座高炉每年可以降低成本2400万元,减少碳排放2万吨左右,冶炼效率提升10%。
上面的数据确实喜人。但有一点,在铁水质量指标的提升上并未提及,说明数字化的重点没有在产品质量指标的提升上。有关专家也考察过数字化改造后的高炉生产情况,对于铁水质量的提高并没有定量的描述。
因为配料实现了计算机控制,比以前的人工配料更精准,会降低成本和提升冶炼效率,值得肯定;因为高炉内部的温度能够提前预测,也预防了惊心动魄的曾经发生过的严重安全事故和降低了能源消耗,这是非常值得赞扬的;因为及时控制,减少了碳排放,也是非常可喜的;综合来看,扭亏为盈也是可能的。
据《甘肃工人报》报道,2019年初,其它高炉也完成了数字化改造,共有配料计算及渣铁成分预测、安全预警、生产管理等12个大数据模型正式上线运行。
这一年,酒钢集团也实现了扭亏为盈。
但是,扭亏为盈不排除当时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供给侧改革去产能,提高了行业的集中度,大型钢铁厂由此获得了难能可贵的市场空间,再加上房地产行业当时正处于顶峰时期,建筑用钢也极为可观,整个钢铁行业欣欣向荣。
遗憾的是,数据化建设一直没有将提升铁水质量作为主要抓手。我们分析,一是行业工艺标准不高,当前工艺能够实现标准要求,没有改进的动力;二是没有认识到数字化转型能够带来产品质量的提升。这一点情有可原,因为我国的制造业数字化建设是在摸索中前行的,国家级的指导性文件也在逐渐推进。
金属冶炼生产工艺好坏的指标有三个:冶炼生产率、冶炼效率和冶炼质量率。冶炼生产率是单位时间内的产量,提高生产率,可以提高效率。冶炼效率是转化为有用产品的比例,是指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的程度,可以降低成本和消耗。冶炼质量率是合格产品的比例,体现的对工艺标准的保证和稳定。
(炼铁瞬间)
满足工艺标准的产品就是合格产品,那么工艺标准谁来决定呢?钢铁研究总院副院长杜挽生曾经表示,中国目前钢铁产品质量等级的判定还在初级阶段,也可以理解成,质量标准的制定也不是那么严格。
所以说,即使有行业标准,作为企业来说,不能将行业标准作为终极追求的目标,因为企业要满足的是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行业标准只能说是底线,企业要做得好,必然要高于行业标准,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
我国钢铁行业当前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高端产品,替代进口。冶炼质量率的前提限制条件是质量标准,质量标准的高低直接影响冶炼质量率,所以冶炼生产工艺好坏的指标,应该加上质量标准的要求。
2020年7月酒钢宏兴炼铁厂竣工的7号高炉优化升级项目,作为甘肃省列重大项目,据说彻底实现了“脱胎换骨”。具体的有:
通过炉顶红外成像、风口成像等新技术,高炉这座“黑匣子”逐步实现可视化,炉内的情况直观地反映在大屏幕上,高炉冶炼的可控性大幅提高。40多项成熟可靠的新工艺、新技术在7号高炉得到应用,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那么,效果如何呢?酒钢宏兴炼铁厂副厂长说:“7号高炉优化升级后,工序能耗380千克标准煤/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岗位人员由263人减为156人,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效果喜人,但还是没有提到产品质量情况。无疑,酒钢宏兴炼铁厂的大数据改造在降本、降耗、提高生产率方面的效果是非常可喜的,是值得学习和肯定的。
历史的车轮来到了2022-2024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持续低迷,用钢量降低20%左右,再加上进口的铁矿石原料涨价,整个钢铁行业出现了“三高三低”:高产量、高成本、高库存、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酒钢宏兴在2016年实现扭亏为盈之后的第6年,重新回到亏损的局面,而且是巨亏。
(酒钢宏兴2016-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
据有关分析,钢铁行业如果要减缓亏损面,需要等国内放松开采矿石政策见效之后,估计要到明年下半年。即便酒钢宏兴有自产矿石,进口依存度也在80%左右。
亏损的原因,固然有整个行业的低迷,大环境的影响,但也引发了这样的思考:数字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何在?为什么还要依赖原材料成本的降低,这不还是拚资源拚成本拚价格吗?而且数字化后还多了云平台的存储成本,多了数字化系统维护成本。
纵观我国钢铁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是大而不强,产量第一,普通产品供给过剩,高端产品不足,高性能产品、特殊需求产品不足,导致普通产品滞销,价格不断走低,而高端产品又高度依赖进口。即使出口,价格也比较低。
数字化的结果,如果只是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得越多,积压越多,价格越低,进入了死循环,就得向“一切成本皆可降”谋效益,但降低成本毕竟有底线,如果以质量为代价的降成本,更是得不偿失。
钢铁研究总院副院长杜挽生曾经公开说过,钢铁材料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是高洁净度、高均匀性、超细组织、高精度和高附加值,亟需形成关键基础钢铁新材料、先进的制造工艺和用户应用技术。
(传统产业升级流程图)
这才是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也是酒钢宏兴在数字化转型之后,依然裹挟在整个行业的低迷困局中不能破解的关键所在。
那么,酒钢宏兴未来如何做?如何在已有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结构?卷烟工业企业又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