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责任 > 正文

贵州凤冈县新民村张家寨:和谐互助 完美诠释乡村振兴生态发展典范

2024年11月04日 来源:遵义市烟草专卖局 作者:王凤军、王启均
A+ A

说到贵州凤冈县王寨镇新民村张家寨,这里可是来头不小,现在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寨和人才辈出的“明星”村寨,算得上是人杰地灵。寨上一共居住80余户村民,据不完全统计,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就有200余人,达到户均2人以上。南洋理工、国防科大等这些985以上名校的就有5人,在凤冈县的村寨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张家寨距凤冈县城40多公里,以前是出了名的偏远地儿,交通不便,水源枯竭,土地以山坡地和石旮旯地居多。主要靠种植玉米、大豆、红薯为主,村民们把寨上仅有的几十亩田用来种水稻,由于地势低洼,旱天没有补给水源,洪涝气候又不能正常排水,粮食没有保障,经济来源又没有产业支撑,寨子上的人日子过得挺艰苦。

烤烟进村,产业蜕变促发展

90年代初,烤烟产业在凤冈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展露头角,张家寨也随之沾上了产业发展的荣光,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烟农户数从最初的两三户种植到后来的家家户户。规模从最初的三五亩小规模种植到后来的三五十亩职业化种植,规模逐步增加。生产方式从最初的人犁牛耕到现在的小型农机具下田作业,烘烤方式从最初的土墙烤房依靠火管加热到现在的生物质能密集烤房智能化烘烤过渡,生产方式、种植技术、烘烤工艺在不断更替和推陈出新。准确的说,张家寨真真正正见证了烤烟产业蜕变发展的全过程。

“我从18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学种烟,至今已经33年了,那时候读书成绩不好,就静下心来在家种烟,这些年一直都是靠种烤烟维持一家人的开支,现在一个孩子在读研究生,一个在读大学,学费、生活费都是靠这根烤烟支撑。说实在的,种烟相当于一份固定工作,在我们这里,关键是土地适应,大家都一直在抓这个产业,收入有保障,你看看我们寨上走出去的那么多大学生,哪个不是靠父母亲种烟赚钱送出去的。”今年刚满51岁的王玉宽情真意切的对笔者说。

联户种植,化解风险稳收入

现在的农村,80后的年轻人基本留不住,读书的读书,打工的打工,特别是像张家寨这种地方,多数人都在外工作,农村劳动力严重空心化,像王玉宽这样的种烟能手虽然多,但是像他这样的合格劳动力可就太少了,附近寨子上的土地现在基本掌握在一批种烟能手和家庭农场主的手里,村民把土地流转出去后多数都外出打工去了,因此当地很难找到劳动力。加之现在户均种植规模较以前翻了几倍,集中用工的情况比较多,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寨子上的30余户烟农冥思苦想,最后在老烟农王茂富的提议下,大家找到了一个特别实用的解决办法。

张家寨烤烟种植基地

“我们现在每家都有40多亩流转烟地,起垄、移栽、结构调整、烘烤等环节,节令短,期间要求短短几天时间就要完成,如果没有大量的劳动力肯定不得行,因此我提议咋们10户左右成立一个互助小组,涉及到关键节令时的农活大家就集中力量一家一家的突击,采取劳动力互换,至于安全方面,我们大家申请让合作社给我们购买一份一份意外伤害险不记名的意外伤害保险,这样我们就不用去外村请人了,同时也不用承担用工风险。”王茂富的这一提议,立即得到了30余户烟农的响应,于是村民们就结合各方面的条件自发组织成立了烟农互助小组,主要涉及劳动力互换、资金筹建、技术共享等方面的互帮互助。连续10余年来,张家寨的烟农一直是这样干的,现在附近几个寨子的土地都被这30余户烟农统一流转在自己手中,烟叶生产各环节的工作,他们从未滞后过。由于生产管理落实到位,收入一直客观,家家户户洋房、小轿车司空见惯,多数烟农还在县城购买了价值不菲的商品房,主要是考虑到考虑孙辈们上学和农闲时居住。到了节假日,这里更是张灯结彩,家家户户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外读书、工作的游子如约而至,整个寨子都沉醉在一片热闹、详和、喜庆的节日氛围中,村民们实实在在过上了富足幸福的小日子。

引民入社,农民自主变股东

2016年以来,在全国上上下下号召开展脱贫攻坚的浪潮中,通过多方引荐,当地村民罗兴旺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把张家寨及附近几个村寨的1500余亩荒地开发出来,种上了香甜可口的“蜂糖李”。这个地方石头多,不便于开展种植,当地村民把给它取名“乱石窖”。通过多次对土样采集送检,发现由于这批荒地土壤有机质丰富,酸碱度适宜,光照好,土层深厚肥沃,周边的生态环境也好,海拔高度在650-800米之间,是生产高品质蜂糖李的优选地。

张家寨蜂糖李基地

罗兴旺这些年一直在外创业,主要涉及农产品贸易和深加工,期间学到了很多关于蜂糖李的种植技术,想把技术传给当地村民,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当地村民积极拥护,但是土地租赁又成了一个问题。在村民组长王明的倡导下,大家提出的条件是土地不收租金,明确把当地几个贫困户纳入该果园作为蜂糖李基地长期工人用工,解决其就业,增加务工收入,从而实现早日脱贫共同致富。同时村民采取以土地资源换取入股份额,投产以后按照产值效益分红,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进几名有经验的村民参与管理监督,这样一来,罗兴旺就没有了了土地租金方面的压力,潜心研究蜂糖李的种植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4年时间,1500余亩的蜂糖李开始结满果子,金灿灿挂满整片果园,香甜、脆嫩、口感上乘。五六月间,“乱石窖”蜂糖李基地就变成了网红打卡地,经常看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排满了一长串小轿车和小货车,一些城里人许多人专程携家人来摘李子,,还有专程来还有这里批量采购李子到遵义、贵阳、重庆等地方销售的商户。这里采摘李子的规则是“让吃不让包”让吃不让包,客人有来自凤冈县城的,还有比邻思南县、石迁县的,一路上络绎不绝,非常挺是热闹。每年下来,只要不出现大范围的自然灾害气候,这1500亩果园亩均产值6000元左右,总产值900余万元,减除有机肥、生物农药、人工成本等费用,当地几个村寨的农户每亩地可坐地分红2000元左右。

现在每到五六月间,凤冈及周边几个县城都流行一句话:“走,到张家寨打蜂糖李去。”近几年来,这片果园不光给人们带来脆嫩可口香甜的爽感,更是稳定了一方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解决了当地部分村民的收入来源,真实撰写了偏远农村变荒地为宝地的传奇故事,也为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生态发展,打造品牌竞争力

如今的张家寨,无疑是点缀在凤冈县最南端的一颗高原明珠,2021年,乡村振兴的春风席卷神州大地,已是硕果累累的张家寨自然沐浴了这阵改革发展的暖流,政府乡村振兴的项目陆续落地这里。农家书屋、农耕文化馆、休闲茶叙的石凳石桌、优雅清爽的庭院等一些列充满了农耕文化气息的设施到处可见。2023年,贵州中烟为进一步与凤冈县开展深度合作,在张家寨建立贵州中烟基地单元核心示范种植园区,园区从移栽、田间管理、生物防控、成熟采烤、专业化分级等方面采取全程生态种植模式,最终基地单元示范园区的烟叶品质、特性均得到了贵州中烟原料采购部的一致好评,为进一步彰显凤冈生态蜜甜香型烟叶风格特色增加了筹码,夯实了根基。

张家寨村训

烤烟、蜂糖李现在无疑已经成为张家寨的核心产业,为了牢牢守住产业优势,村民们通过召开议事会,决定成立产业监督自治小组,他们制定了过硬的管理规定。一是园区及周边一律禁止喷施化学农药,烤烟、果树的防病防虫必须一律采用生物农药、杀虫灯、黄板等物理防治措施,以及在田间释放蚜茧蜂、食蚜瘿蚊等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措施开展治理;二是在果园内一律禁止施用化学肥料,果树必须一律使用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水果的安全性和耐熟性;三是果园的除草、松土、修剪必须一律采取人工操作,这样做一来解决精耕细作,二来防止破坏土壤耕作层,影响产品质量。

现在,走进张家寨第一眼就会看到民房墙上写着24个显目的大字:“大家的事情大家定,大家的事情大家干,大家的事情大家管。”

团结互助,和谐共处树丰碑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如今的张家寨就像一幅和谐唯美的画卷,村民们用勤劳和智慧共同描绘着生活的美好。在这里,每一次收获的喜悦,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一次面对困难时的坚守,都是村民们团结互助的见证。他们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倾听每个人的声音,让每个人的梦想都能在这里生根发芽。他们用包容和理解,让不同的声音汇聚成一曲和谐的乐章。在丰收的季节,村民们就会互相分享成果,坐在庭院的石凳上茶叙,大家相互包容,互相扶持。他们一直在用行动诠释着“远亲不如近邻”的真谛,用爱心和关怀构建起一个温馨的家园。

张家寨如今已成为全县和谐共处的典范,成为团结互助的丰碑,“良心产业,生态发展”在这里得到了完美诠释。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