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关于消费税改革的讨论越来越多。其实,新一轮消费税改革已经酝酿多年。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
2014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确定“调整征收范围,优化税率结构,改进征收环节,增强消费税调节功能”。
2019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法(征求意见稿)》第二十条明确,国务院可以实施消费税改革试点,调整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和征收环节,试点方案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2024年3月财政部提交的《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指出,在保持宏观税负和基本税制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研究健全地方税体系,推动消费税改革,完善增值税制度。
而现行的《消费税暂行条例》于2008年修订,针对高档甚至奢侈消费品的税目偏少,部分条款已不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当下房地产低迷,地方政府土地收入锐减、财政吃紧。宏观经济承压,收入差距矛盾突出。
因此,消费税改革被寄予厚望。
消费税是中国四大税收之一,由生产商向当地税务机关缴纳。其他三大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已经实现央地共享,消费税仍主要归中央。
除了充实财政,消费税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税收手段调节消费行为、引导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所以并不是普遍征收。
消费税一是调节部分奢侈品消费,缩小贫富收入差距。二是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双碳”战略。三是2016年“营改增”后,国家提出消费税的征税环节适当后移,拿出部分共享地方,对调节政府间财政关系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目前,消费税的税目共15种,税率从1%至56%不等。主要包括影响生态环境的消费品,如小汽车、摩托车、成品油、汽车轮胎、木制一次性筷子、鞭炮、焰火、实木地板;过度消费不利于健康的消费品,如烟、酒等;以少数高收入群体为消费主体的奢侈品类消费品,如高尔夫球及球具、游艇、高档手表及珠宝玉石等。
卷烟的消费税,根据卷烟的类型(甲类卷烟或乙类卷烟)和生产环节的不同,消费税的税率有所不同。甲类卷烟在生产环节征收56%的消费税加0.003元/支,乙类卷烟则为36%加0.003元/支。此外,在批发环节还会额外征收11%的消费税加0.005元/支。
华泰宏观在7月发布的一份研报中指出,中国烟草、酒类、成品油整体税率在全球偏低。截至2021年,中国烟草税占总零售价比例约为54%,高于美国和越南的40%、39%,明显低于欧盟国家(60%以上)、韩国(74%)、沙特(74%)、日本(61%)、印度(58%);烈酒领域,中国酒类消费税占零售价比例16.3%,略高于日本(16.2%)、巴西(9.2%),大幅低于芬兰(66.8%)、澳大利亚(56.5%)、英国(47.2%),以及英国(47.2%)、韩国(43.1%)。
消费税的新一轮改革,其要义是填补地方财政。通过税目税率、征收分配等改革弥补地方政府收入不足。2019年出台的《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提出,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
“后移”是指生产端缴消费税,转变为销售端缴税。
专家指出,如果地方征收消费税税收,存在管理难题。诸如珠宝首饰主要是在地方商城、商业综合体售卖,征税管理相对容易。如果将烟酒消费税交给地方征收,涉及遍布城乡各种各样的商业网点、小铺子,甚至地摊,地方政府是否能征税管理到位,值得深思熟虑。
其实,学术界对消费税的归属存在争议,有专家认为,将消费税收入归地方或造成不公平,在销售环节征收也会导致不公。
比如,云南是烟草(生产端征收)消费税大户,但东部沿海地区的烟草消费量很大,若在销售环节征收,大量消费税会从云南转向别的省份征收。
2022年中国税务年鉴统计数据显示,消费税收入主要来自烟草、石油燃料、汽车、酒的消费税税目,分别占总比53.4%、33%、7%、4.6%,其他税目仅占2%。
银河证券测算,消费税“后移”对上海、贵州、云南、湖北、湖南等烟酒、汽车、石油生产加工大省的税收贡献额是负增长,对广东、山东、河南、浙江等人口和消费大省的税收收入则为正增长贡献。
银河宏观测算,假设消费税全部征收后移,并按50%比例下划地方,将分别增加东、中、西、东北地区省份税收收入3308亿元、1560亿元、1593亿元、500亿元。
东部10省烟酒、成品油、汽车消费占全国消费将近一半,东部地区获得税收转移绝对值较大。
一些市场机构分析,考虑到税收征管成本、避免得不偿失,消费税征收可能会部分后移或直接后端增收(类似电子烟)。预计将先从部分具备条件的税目试点运行,之后再逐步推广至烟、油、汽车等主要税种;先将增量部分下划至地方,之后逐步提高央地间分成。
专家也指出,消费税分配需要慎重,避免引发地区间的不平衡。消费税应根据不同品类区别对待,有的在生产端征收,有的在零售端征收。税率的高低还需要考虑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情况,不能一刀切,确保不同类型企业在同一税收制度下能够公平竞争。
本文参考《万亿级消费税改革渐进:谁多缴税,哪些地方受益》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