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龙华分局对一家网咖开出了3万元的罚单,起因是一名上网者在网咖内吸烟,而网咖并没有及时劝止。据了解,这是深圳市首例针对网吧场所开出的控烟罚单,也是目前同类罚单中全国最高金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吸烟是个人的权利,烟民有吸烟的权利,但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室内公共场所,是不是需要考虑一下周围的人呢?不吸烟的人,都不会喜欢“二手烟”。控烟严格的城市,室内公共场所一般是不会设置吸烟区和吸烟室的,所以,在这种情况 下,吸烟者是不是应该多一些考量,少一些自我?
近年来,中国控烟的步伐加紧了脚步。2016年公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加大控烟力度,运用价格、税收、法律等手段提高控烟成效。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领导干部要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把党政机关建成无烟机关。强化戒烟服务。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
以上内容充分说明了中国控烟坚定的信心。其实,控烟确实是需要疏堵结合的,有堵的同时,也要进行疏导,这样烟民容易接受,公共场所吸烟状况会逐渐变好,烟民与非烟民之间能和谐共处,那便是我们渴望的理想社会,和谐社会。
当下,几个上控烟较为严格的城市,控烟状态都是良好的,身在帝都的笔者,就明显感觉到,北京的控烟环境是比较良好的。在公共场所抽烟的人少了,文明吸烟的人多了。吸烟者一般会去允许吸烟的区域吸烟,如果被劝阻了,也会虚心接受。所以疏堵结合的控烟,便会有双赢的结果。
北京的零售店里,即使是前来买烟的顾客络绎不绝,也不会有在室内吸烟,这便是北京控烟工作做得成功之处。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2015年6月开始实施,当时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令”,在控烟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北京市的商场、饭店等在最显眼的位置都贴有禁烟标识,如果在公共场所吸烟会有人来及时制止,如果坚持吸烟,吸烟者和场所都会遭到处罚。
据了解,自2015年6月起,这几年来,北京市共出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70万人次,共监督检查35万户次,发现不合格单位22319户,责令整改单位19960家,行政处罚(罚款)1917家单位,罚款543.79万元。共处罚违法吸烟个人8883人,罚款46.525万元。
2019年1月1日起,浙江省杭州市开始执行最新修订的《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条例明确规定,吸烟是指吸入、呼出烟草的烟雾或有害电子烟气雾。也就是说不仅是传统卷烟,新出现的电子烟也被纳入禁止范围。对于公共场所,条例明确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
杭州市民李先生表示,公共场所吸烟的人基本不见了。办公室里的同事也很自觉,会到室外去吸烟。能做到理性控烟的城市,它的烟民一定也能做到文明吸烟。
上海市从2017年起实施修订后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坚持集中执法与日常监督相结合,宣传教育与社会共治相结合,取得良好效果。
在上海工作的季女士说,控烟条例人性化,也是推进社会进步的一个有利的点。“控烟条例的出现,不就是为了让社会更和谐,人们更幸福么?”
吸烟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文化。在一起吸烟的人,很容易成为朋友。只要城市做到有堵有疏,理性控烟,吸烟者便会遵循社会法规,做到文明吸烟。